【民族团结一家亲】每周约定,不见不散

浏览数:745

来源:环球网

作者:记者刘志龙 刘青霞摄影报道

时间:2017-04-10 14:21:00

原文链接:http://china.huanqiu.com/hot/2017-04/10451070.html

昨日,在六道湾路立井街,由于陈小兰生活不能自理,立井西社区工作人员阿迪拉·司马义帮助她服药。

新疆网讯(记者刘志龙 刘青霞摄影报道)世上最奢侈的人,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。30岁的阿迪拉·司马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有个爱她的丈夫,一份繁琐的工作。像许多职业女性一样,要照顾家人兼顾工作,时间是紧巴的。

但她又分出了时间,去陪伴陈小兰,去鼓励和开导陈小兰的父母。

“谢……谢……”当立井西社区工作人员阿迪拉·司马义将水和药片送到陈小兰嘴边时,她吃力地说出这两个字。每周至少一次,阿迪拉·司马义都会到陈小兰家陪她。短则半小时,长则两小时。这份关于陪伴的约定,持续了近一年。昨日上午,她又来了。

43岁的陈小兰是帕金森重度患者。如今她生活已不能自理,出门需要轮椅,有时说话都不利索。

“这种病一般常见于60岁以上的人,年轻人患病几率特别小,可小兰35岁就得上了。”陈小兰69岁的母亲王秀珍说,平时都由她和老伴照顾小兰。

去年6月的一天,王秀珍推着陈小兰在树下晒太阳,久不出门的人脸色苍白,过路的阿迪拉·司马义注意到她,多看了几眼,记在了心上。

打听到陈小兰的情况后,阿迪拉·司马义决定上门拜访。她说:“小兰的残疾证上的伤残等级是3级,达不到申请低保的2级。可这是她生病之初做的鉴定,如今她的残疾程度应该可以申请低保和获得民政方面的救助。”

阿迪拉·司马义回到社区找同事一起查阅相关政策。一个月后,他们一起带陈小兰去医院重新鉴定了伤残等级,并向相关部门申请了低保和民政补贴。

今年1月,陈小兰开始享受低保。民政补贴和坐便器、轮椅等辅助器具也在3月发到了手上。

可王秀珍又发现:“小兰的话越来越少,什么事都憋在心里。”

于是,阿迪拉·司马义来得更勤了。很多时候,她都是自说自话,陈小兰偶尔能断断续续回几个字,更多的时候是用微笑回应。

“我一说到生活里有意思的事,虽然她没办法像平常人那样回应我,可她听得很认真。”阿迪拉·司马义说,每一次陈小兰扬起笑脸的时候,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。

前不久,陈小兰所在的片区被划分到了别的社区,可两人的约定没有变,陪伴还在继续。